雅酷SEO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饮食不洁者更易患肝癌 预防肝癌的“三查四治”

[复制链接]

75

主题

0

好友

7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5-12 22:37
  •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4:15: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逢年过节,各种聚会,总免不了多多少少地要喝点酒,有些人数杯下肚跟没事人一样,而有些人酒刚一下肚脸就红了。有人把这说成是酒量不济,有人说脸红的人代谢好,酒量大,那么,喝酒脸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面子问题,还是酒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呢?其实,喝酒脸红的人极可能意味着多一份患上肝癌的风险。
    根据一项4年跟踪调查,揭示了长期酗酒与患肝癌风险的内在联系,酗酒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风险最大。中国1/3人群,“解酒基因”因变异而失效。饮酒是被公认的除了乙型肝炎、饮污染水和吃霉变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险因素,但危险性和内在联系一直缺少明确的认定。研究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要通过乙醛脱氧酶2(ALDH2)来完成,人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其功能就是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当乙醛脱氧酶2正常基因发生变异之后,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长期酗酒,体内的乙醛就会蓄积,最终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同时,饮酒也会对正常人造成健康损害,如酒精性肝病和胃肠粘膜的损伤,人们应该尽量少饮或只饮低度酒,如红酒、啤酒;长期饮酒者应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严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剂量之内。
    喝酒脸红,有时不只是面子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而正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才最容易被轻视,被忽略。说到这里,还请喝酒脸红的朋友三思。
    不仅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偏爱,各种疾病也有自己的兴趣和偏爱,比如肝癌,就偏爱以下这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嗜烟嗜酒者
    嗜烟嗜酒者肝硬化的发病率是想法高的,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十分紧密,肝硬化的形成和加重,势必引发肝癌。严格地讲,饮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饮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销员,能促进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二类人群:乙肝病人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往往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确实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多,这种危险性高达10.7倍之多。
    第三类人群:中老年人
    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
    第四类人群:饮食不干净者
    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硝酸盐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明确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同时它也是肝癌的辅助病因之一。亚硝酸盐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是4 毫克/公斤,豆类更高,可以达到10毫克/公斤。亚硝酸的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它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量的亚硝酸盐对能人体产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这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预防肝癌的“三查四治”原则
    “三查”:三级普查管理,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
    根据肝癌危险程度,一般把肝癌好发人群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病人;
    第二类是中度危险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但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第三类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引起肝硬化的病人。
    三级普查即根据三类人群进行不同检查,一般高危人群每3个月做1次相关检查(肝功、甲胎蛋白和超声);中度危险人群至少每半年做1次检查;低度危险人群每1年做1次相关检查。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进行CT、核磁共振或动脉造影,直到排除肝癌。
    “四治”:即肝癌常用四类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除此以外,肝叶切除受肝功能状况、肝癌部位、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对肝硬化病人而言,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局部治疗:以射频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创伤小、对肝脏损害轻、可反复使用,已经成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其疗效受肿瘤动脉血供制约,难以完全杀死肝癌细胞,且对癌灶周围肝组织的病灶无明显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基因治疗等。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术治疗,单独应用疗效受限。
    来源:http://www.kaoshizuowen.c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小说阅读网www.popup-fx.com
    明日天气www.mingritianqi.com
    考试作文www.kaoshizuowe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百度SEO教程|谷歌SEO学术|百度SEO谷歌|网站SEO优化|雅酷SEO论坛  

    GMT+8, 2025-4-30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